随时随地伴随你的十条食品安全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说,尽管在食品种类、方便性和安全性方面有进展,由微生物污染引发的疾病案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据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210万人死于与食品和水相关的疾病造成的腹泻(2002年1月28日至3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管理者全球论坛)。更多的儿童和成人承受了食物引发疾病的后果而未就医,因此大多数病例并未见诸报告。
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的食物而造成的恶心、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是很常见的。上一次你觉得不舒服而归咎于“你吃了什么东西”是什么时候?事实上,因食而病是很普遍的,很多人都视其为正常现象,而没有意识到避免染上这些令人不愉快的症状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
亚洲营养信息中心的Georgina Cairns将食品引发疾病的最常见原因总结如下:
将食品保存在危险区域: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最容易在5度到 60度的环境中滋生。这一区间被称为危险温度区间。食物在食用前过早地准备出来;将加工过的食品长时间放置在细菌容易繁殖的温度环境;或不恰当的加热都相当于将食物放置在危险区域。
生熟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如果可即食食品保存不当,会被生鲜食物上的细菌污染。生鲜食物应该总是保存在冰箱最底层,熟食应放置在食物架上层(以防止生鲜食品滴落的液体污染已经烹调好的食品)。所有食物都应该放在干净无毒的可清洗容器内并盖严。
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在食物加工过程中,手、器皿和切菜板、抹布等用具可能被生鲜食物中的细菌污染。如果手、器皿和用具不先彻底清洁就继续制作加工可即食食品或熟食,食物就会被污染。
由水产生的感染:未经恰当处理的饮用水或用于食品加工的水可能成为主要致病源。如果不能确定水的洁净程度,应先煮沸再饮用或饮用密封的瓶装或罐装水。避免食用可能有问题的冰块。
Georgina Cairns 还评论说:“食物引发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餐馆和其它就餐处在处理和准备食物过程中出错。对食物加工者和消费者进行教育是保证公众健康的当务之急,因为他们有可能是降低这一严重公众健康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只要我们遵守一些简单的规则和方法就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这些疾病的侵袭。
亚洲食品信息中心为此特别为消费者总结出以下10条免受食品相关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提示:
购物
认真对待“有效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产物,发现过期产物应向商店经营者报告。如果包装食品在包装上标明的有效期内“变坏”或回家后发现包装破损,应退货并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报告。
假冒伪劣食品涉及到使用劣质、廉价原料来欺骗消费者并降低竞争成本。如发现销售假冒品牌,假冒标签的食品及被污染过的食品等应向有关机构检举揭发。检举揭发这些事件可以帮助当局捉拿和惩办不法商贩,防止此类事件重现。
储存
生鲜食品特别是肉类,鱼类和海鲜应存放在冰箱底层,加工过的食品放在顶层。食品应包装或妥善盖好后储存。
不要将热食物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使冰箱内温度升高。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将罐,瓶和包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并防范昆虫或鼠类等。
食品准备和食用
记住在准备食物和吃饭前一定洗手。
处理生鲜食物的用具使用后,处理已烹调过的食品前或处理打算生吃的食品前用具必须彻底清洗。
认真选择食品采购和就餐的地点。确保其人员、刀叉餐具和其他设施都干净整洁。这是反映餐馆,包括“幕后”设施,卫生标准的重要指标。
热食物应该很热,冷食物应该冰凉。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温下保存2小时以上的食物。在座谈会、会议、大型社交活动、室外活动等需要预先、大量准备食物或外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对水果和蔬菜等生鲜食品有怀疑,金科玉律是“煮食,烹调,削皮或扔掉”。
文章来源:亚洲食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