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面馆将关门&苍产蝉辫;市民闻讯来一碗留味道
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的百年老字号面馆“椿和清真面馆”即将于元月3日歇业,五位老师傅坚持支撑了16年之后,因为无力操持加上租金上涨,这家保持了“老南京”味道的面馆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歇业告示一出,许多从小在这里吃面长大的老南京纷纷回到这里,早一碗,晚一碗怎么也吃不够。而一些从网上得知消息的年轻人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尝一尝或许即将消失的老卤面,以示敬意。 这是四代人共同记忆的味道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来吃面
现在是带着孙子孙女来吃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中华门外雨花路105号的这家“椿和清真面馆”,在这条基本保持着上世纪南京风貌的老街上,这家面馆生意格外火爆。尽管店里店外热气腾腾人气很旺,但是一张红色的告示醒目地贴在门口,说明面馆将于2012年1月3日歇业,之前都正常营业。掌柜的王惠琴师傅告诉记者,这家“椿和清真面馆”有着百年的历史了,听几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说,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便在这面馆吃面,而店里已经退休的老师傅也已经年过八旬,“这附近不少老人都是吃着这里的面长大的,他们都说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来这里吃面,直到现在是带着孙子孙女来这里,前后四代人都在这里吃面。”
“目前我们店里的五个人都在这里干了二叁十年了,最小的52岁,我年纪最大60多了,当年19岁就在这里干了,40多年呀。”王师傅告诉记者,面馆最早是集体性质,现在属于食品公司张园面馆。早年因为辛苦不少人陆续不干了,店里最后的五个女同胞就合伙承包了下来,这么多年没变的就是手艺和口味。“现在我们五个都已经过了退休年纪好多年,实在没有精力了,加上明年租金又要涨大约2万,所以只好决定关门了。”王师傅还给记者看了一张30年前面馆工作人员在门前合影的照片,“那时候人还挺多,门头也没有改造。”
王师傅告诉记者,原来店是从早上6点开到晚上的,后来渐渐地忙不过来了,所以现在只开到下午3点。“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生火,和面,我们的肉菜全部是自己加工。店里又全部是传统的老工艺,没有机械化设备,五个人都是女同志,每天光铲个煤就是一脸鼻子灰,实在是太辛苦了。”记者看到,店里的加工间里都是手擀面,绞肉机,老煤灶火,连收银用的都是老式算盘。
这是老城南独有的味道
大灶煮、老卤汤,正宗“城南味” “抽油烟机”就是一个天窗
目前这家面馆经营的种类有各种汤面、锅贴、包子馄饨。都还保持着比较低的价位,最贵的红烧牛肉面10块钱一碗,素面只要4块,小笼包3块一笼。王师傅告诉记者,这价格是近期才调上来的,“以前一碗牛肉面才几块钱,素面就3块,来的都是熟人我们实在不好意思涨价,是顾客提出该涨价了我们才涨一点。”几位老食客告诉记者,要说这里的面好吃在哪,那就是叁个字“城南味”,“老城南找遍了也再没有这个味了,正宗的老南京味,这老卤面,城北人还不一定吃得惯。”
问到这里的面条有什么秘方,这里资历最老的魏文佩师傅告诉记者,他们也只是保持了传统的烹饪过程。“大灶煮出来的面和煤气炉就是不一样,面条要好吃就要水放得多,我们都是一桶一桶地往里倒水,保证面条不糊,有最好的口感。”记者看到目前厨房里还保留着4口大灶,两口最大的锅一个熬五香牛肉,另一个下面。
“老卤汤也是这里的秘方,家里烧不出来的。”魏师傅还告诉记者,“面都是泡大粉发酵,和现在工艺不一样,所以面不松,很紧实有嚼劲。”记者看到厨房结构也很有意思,高高在上的屋顶有着独特的设计,一个隐蔽的天窗直接就把煮面的大量蒸汽吸了出去,几位师傅告诉记者,几十年前哪来的抽油烟机,这就是最古老的“抽油烟机”了,通过房屋结构自然地把水蒸气排走。
这是我们要留住的味道
市民争相涌来就为“再吃一碗” 听说百年面店歇业都很惋惜
“老板给我打点老卤,我回家烧牛肉,怕以后吃不到了。”记者在店里看到,食客们各种各样的要求都因为这间老店的歇业而变得不同。有人带着锅碗来打回家,有人干脆用塑料袋拎着汤面走的,还有来大量买卤牛肉、包子烧卖的。有的老主顾来,掌柜王师傅还会在袋子里多塞两个包子“以后想多给你也给不了咯,”话语间不禁有些伤感。记者发现来店里吃面条的市民都不仅仅是为了吃一碗面,更多人都找机会和老板叙叙旧,“真的要关了?”“以后吃不到了”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两句话。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面她家吃了30年了,“只要在南京,隔叁差五总要来吃一次,家里面老人听说要关了,特意喊我来用锅打了回去吃。”
而店里的除了老顾客来吃一碗面以留住过往的滋味,还有不少年轻人大老远地跑过来,“对于这样的老字号面馆,必须品尝一下即将消失的老南京味道。”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告诉记者。王师傅也告诉记者,自从面馆的告示贴出以后,来吃面条的人数比以前大增,“以前来吃的不是熟人也是住在附近的,最近开始有人专程找上门来,一看门头说:就是这里。”
而昨天,“椿和面馆”歇业的消息在微博上也引起许多市民关注。不少网友也纷纷出谋划策,一位网友说道,“呼吁面馆涨价,把增加的2万元房租赚到先。”
昨天下午5点左右,包括南京洪福面馆在内的叁家餐饮公司在微博上发起了“记住南京味道,拯救椿和面馆”活动,呼吁网友去面馆吃面,他们负责报销。
老字号面馆今何在?
南京还有30个饮食老字号
记者从南京老字号协会了解到,现在南京70多个老字号品牌中,约有30个是饮食老字号,其中发展较好的老字号有刘长兴、马祥兴、绿柳居等10余个,其他不是不复存在就是经营状况不佳。因为城市拆迁、传承缺失、创新不足等问题,很多留下的老字号在经营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叁六九面馆
叁六九面馆抗战胜利后开在南京汉中路2号,生意很好,新街口附近许多人喜欢去吃酱油面。1978年因城市改造迁至山西路广场附近,1997年再次因城市改造而停业。去年,销声匿迹13年的三六九面馆和原来湖南路上的金春锅贴店合而为一开在了中央路上。去三六九吃面,在旁边的和平电影院看电影是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经常的休闲生活。
刘长兴面馆
建于清朝末年的刘长兴以经营各式特色包子面条为主,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南京品牌最大、最广为流传的老字号面条店。创始人刘国发原是制售馄饨的活动摊贩,后来在马巷口购一间门面,制售馄饨、包子、饺子和面条等面食品。由于他善于管理,1935年就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面馆。
老瞻园面馆
原址在瞻园旁边,后来因为拆迁搬至了五福街附近,同样也保持了老式的大灶,现在不少城南市民都还会去吃上一碗。只是门面较小,环境一般。
如今面馆只剩下5位掌勺的,再过几天店就要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