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转型成功,也有黯然退市老字号生死要由市场说了算
南京老字号经历了商业舞台百年沉浮,“老字号”这叁个字一说出口,便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唇边弥漫。在南京拯救“老字号”的过程中,一些老字号“浴火重生”,绿柳居通过新品种研发,不但在全国开设了几十家连锁店,还打进了100个超市网点;宝庆银楼成功转型,是南京为数不多的经营状况优良的老字号。而还有一些老字号,正在夹缝中寻求出路。
30个饮食老字号生存尴尬
南京老字号协会秘书长唐亦飞告诉记者,南京老字号涉及零售业、餐饮业、洗浴业、理发业、摄影、医药、眼镜业等多个行业,它们当年之所以能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在品牌、经营、服务上面有独到之处,特色鲜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其中,30个左右是饮食老字号。如今,像是瞻园面馆、大叁元、老广东、鸡鸣酒家等已经不存在,有一些是上世纪90年代城市改造时消失的,还有一些是公司改制时消失的。
不过,尚存的饮食老字号,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处境颇为尴尬。就拿金春锅贴店来说,几十年数次易址,命运多舛。金春锅贴已有近百年历史,最初位于中华门沙湾口,抗战胜利后迁至新街口,后因城市改造数次搬迁,湖南路、宁海路都曾留下过它的烙印,但最终停业。2010年1月,南京老字号金春锅贴店、南京叁六九面馆在中央路重新开张。
老字号复出,还是那个味吗?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中央路228号的叁六九面馆,它已和金春锅贴店合为一体。店堂介绍诉说着面馆的故事:叁六九面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由重庆迁至南京汉中路2号的。1978年因城市改造迁至山西路广场附近,1997年再次因城市改造而停业。
中午时分,不少老人来光顾。金春锅贴和叁六九面馆当年到底有多受老百姓欢迎?一位业内人士回忆道,“1985年,金春锅贴搬到湖南路办起了金春酒楼,当时,酒楼营业面积300多平方米,一天能卖出一两百斤的锅贴,仅锅贴外卖一项收入就能抵掉当月房租。后来,金春锅贴店搬到宁海路后,虽说店面不起眼,可每天排队的人都有一长溜。叁六九面馆也同样如此,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
面对两家老字号合二为一,老南京人感慨万千。有专程来怀旧的市民点上一碗牛肉面后感叹:“十几年没吃过这个味儿了。”也有人唏嘘:“过去的就过去了,何必强留。”
老字号发展要从自身找原因
南京市商务局商贸处处长王中和认为,政府应从税费、贷款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为老字号的生存、发展营造环境。同时,有了政府的扶持,在市场经济下,老字号也要懂得“变”,才能在竞争中存活。
南京餐饮老字号转型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理念。当前市场上新产物层出不穷,人们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餐饮老字号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研究消费者需求。另外,老字号经营者要树立自己的公司文化,提振品牌价值,并且在过去提倡的诚信、货真价实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把老特色与新产物结合起来,提升市场竞争力。绿柳居和马祥兴的做法就值得饮食老字号好好借鉴。绿柳居通过新品种研发,不但在全国开设了几十家连锁店,还打进了100个超市网点。市商务局每年要恢复两到叁个南京老字号,让它们重回南京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