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武汉酒店厨师争夺战
一个原本名气不算太大的厨师,因一场巨额官司进入人们视野:他叫吴林,此前供职于四川长富集团,参与研发谭氏官府菜,协议中10年总薪金500万元。去年离职后被公司起诉,法院一审判定吴林支付赔偿金250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吴林案因数额巨大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类似的厨师跳槽事件在武汉餐饮业层出不穷。
巨额厨师违约赔偿案
5月25日,包括晨报在内的各大媒体均刊登了一则消息:四川长富集团谭氏官府菜起诉原厨师长吴林一案一审宣判,成都市青羊区法院认定吴林违约,需支付赔偿金250万元。这是国内餐饮界数额最大的劳动违约金赔偿。
2003年7月,吴林与长富集团签订10年聘用协议,总薪金500万元,协议中规定,吴林“不得在聘用期内无故离职,否则将追究其违约责任”。去年6月,吴林离开长富集团,随后遭公司起诉。
长富集团总裁助理杨晓东称,吴林2001年到谭氏时,只是个普通厨师,两年后,他成为谭氏官府菜研发团队成员之一,在掌握公司核心商业机密后离职。
接受采访时,吴林否认了杨的说法。他表示,自己不是离职,而是被长富集团炒掉的。“我离开后谭氏的生意下滑得很厉害,曾海明(长富集团老板)才想到起诉我。他们向法庭提供的是伪证,我已经准备上诉。”
武汉餐饮业内人士透露,吴林离开谭氏后,曾受邀帮助武汉某酒店研发私房菜。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武汉知名酒店老板称:“好厨师走到哪里都不愁饭碗,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把他请过来。”
挖个厨师一举叁得
长富集团方面表示,起诉吴林并要求巨额赔偿,主要原因是他掌握着谭氏官府菜的“核心商业机密”,而这是“属于长富集团的知识产权”。
杨晓东说:“官府菜是谭氏的独创,虽然现在我们有更好的人选接替吴林,但技术外流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店老板表示,挖厨师,实际上就是偷别人的招牌菜,“这是一举三得,让竞争对手不但没了厨师,还没了招牌菜和熟客”。
这位在武汉开店不到半年的老板毫不隐讳地说:“我是一个人来武汉的,人和菜都是在这里找。”
采访中,几位厨师都认可了这位老板的说法。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一位老师说:“一样的菜,佐料放多或放少,味道都会不一样,不同的厨师做出来也不一样,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虽然大家都知道挖人的目的其实是挖菜,但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预防。”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烹饪大师卢永良则表示,只靠仿冒偷菜,没有自己的绝活,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厨师薪水叁年涨两倍
对吴林那份“500万合同”,一位曾与吴林多次接触的业内人士表示,吴林“绝对有才,应该值这个价”。但大多数武汉餐饮业人士表示,这个“天价”在武汉基本不可能出现。虽然如此,武汉近两年厨师的薪水却是水涨船高。
郑力(化名),38岁,特二级烹调师,汉口新华路附近一家酒店的厨师长。
数月前,郑力从另一家酒店跳槽而来,他不愿透露以前供职的酒店,只说“两家离得不远”。
对郑力来说,这次跳槽意味着他的身价又上了一个台阶。问起薪酬,郑力答得很爽快:“月薪两万,外加年终分红,公司还给我租了套房。”
“以前是多少?”“一万左右。”“离职的时候顺利吗?”
“还算顺利吧,跟原来的公司签的一年合同已经到期了,没续签。”
“你离开对他们有影响吗?”
郑力笑了:“影响多少会有一点吧,毕竟他们那里会少一些(招牌)菜,有些客人可能也会跟过来。”
“当初怎么想起跳槽的?会不会有心理负担,觉得对不起原来的公司?”
郑力考虑了几秒钟后说:“这边的老板给我打电话,我就过来了。我们这些打工的,当然是奔着钱来的,老板是看中我们的手艺,大家各有所需,谈不上什么心理负担。”
一位入行三年的餐厅老板说:“我刚开店时,5000元(月薪)就能请个大厨,现在没一万五,根本找不到人。”
武汉市饮食服务管理处处长涂水前说:“武汉厨师的薪酬水平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并不高,顶尖的年薪大概在20万元左右,一般的厨师长在10万元左右,还是这两年因为竞争加剧才涨起来的。现在厨师的薪酬水准基本稳定了,和武汉的市场行情是相符的。”
跳槽频繁导致行业混乱
29岁的吴晓军(化名)两年内跳了三次槽,从南京、长沙,再到武汉。春节后,他加盟汉口一家新开张的湘菜馆。
“老婆早就不上班了,留在湖南老家带孩子。”吴晓军拿出钱包,给记者看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
“以后会留在武汉吗?”
吴晓军挠挠头:“谁知道啊,干着再说吧,在哪里还不是打工,也许以后会回家自己开个店吧。”
吴晓军和不少厨师一样,按部就班上完厨校,跟着师傅在一家星级酒店做了几年,羽翼渐丰后开始单干,趁着近几年餐饮业火爆,在全国各地寻找更高的薪水。
吴晓军说:“很多人都觉得现在厨师是个高收入的职业,其实拿高薪的只是极少数大厨,像我这样没什么名气的,也就是混个温饱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郑力、吴晓军这样的跳槽故事,在武汉餐饮业已司空见惯。主动挖人的多是新开张或不知名的酒店,希望依靠名厨和其招牌菜“一炮打响”。被挖的,则是那些知名一线酒店的厨师。
小蓝鲸酒店营销部长施伟说:“新人进店,从站水台、做围边、配菜,到最后上灶,如果悟性好、用心学的话,至少要三四年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厨师,但经常是我们栽的树,让别人摘了果子。”
艳阳天酒店董事长余震彦则表示,在艳阳天,员工跳槽“隔三差五”就会有。
涂水前说:“最近五六年,武汉餐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餐饮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比厨师的手艺,所以相互之间挖人的现象越来越多。”
涂水前介绍,在武汉餐饮业“跳槽风”最盛时,一个职业经理人三个月就换一个店,厨师长半年至一年就跳一次槽,“整个行业可以用混乱来形容”。
卢永良说:“厨师的流动是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但如果流动太频繁,就会对市场造成伤害。学校有时会接到酒店老板的电话,称店里的骨干被一次挖光,让我们临时支援几个厨师,要不然第二天就开不了门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业门槛低,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发展中必然会经过恶性竞争的阶段。“大家都想走捷径,这就直接导致挖人跳槽风越刮越猛。”
跳槽未必是好事
采访中,大部分餐饮业人士都表示:挖人与跳槽,无论对酒店还是对厨师,都未必是好事。
有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将现在的武汉餐饮业,与曾红极一时的汉派服装做了比较。他说:“当年汉派服装在全国的地位,比现在武汉餐饮业在全国的地位高多了,但一段时间内,一些老板不是想着如何创新、发展,只想吃现成饭,抄袭款式、挖设计师,结果导致汉派服装走了一段下坡路。”
涂水前说:“新来一个大厨,整个酒店的结构都要相应调整,有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不是所有的店都能顺利完成这个过程,挖来人后生意更差的例子也不少。”
记者通过一个招聘网站,找到了厨师张海强(化名)。春节后,因为薪水谈不拢,他离开了原来的酒店,直到现在也没找到工作。
在张海强看来,跳槽是一种自我增值的方式,他说:“最近和好几家酒店谈过,但我还是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薪水至少要比原来高一半吧。”
作为一个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顶级厨师,卢永良对张海强这样的想法很不以为然,他说:“我认识一些厨师,一年12个月,最多工作8个月,其他时间都是在找工作,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行业自律遏制跳槽风
记者了解到,为遏制跳槽风,武汉一线酒店近两年都出台了一些措施,包括提高待遇、提升厨师发展空间、建立自己的员工培训体系等。
艳阳天酒店董事长余震彦说:“跳槽是防不住的,我们只能适当提高待遇。另外,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充分的发展空间是很重要的,让厨师工作开心,有机会提升自己,自然就不想走了。”
小蓝鲸酒店营销部长施伟说:“酒店的发展要靠完善的制度。小蓝鲸的人才结构较合理,管理制度也很完善,再加上有比较健全的员工培训体系,即使有人被挖,也会很快有新人补上。”
针对武汉餐饮业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武汉市餐饮协会也提出了“三要三不要”:要培养新人,不要相互挖人;要诚信经营,不要相互杀价;要开发自己的特色,不要偷菜。
武汉市餐饮协会一负责人表示,通过行业自律,最近一两年,跳槽风在武汉餐饮业内已经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