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装狮子头5天订单500万
工业化生产的狮子头,市场到底买不买账?淮扬菜走工业化道路发展,到底有没有前景?经过近半年的尝试,市场终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5日,记者在扬州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元旦以来“真空包装、开袋即食”的扬州狮子头订单不断,预计全年销售能突破数百万只、销售金额逾千万元。
袋装狮子头有没有市场?
新年来接到500万订单
5日上午,记者驱车赶到位于高邮送桥的天歌鹅业公司,看到好几辆大卡正在等待上货。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两天电话响个不停,都是来要货的,“刚刚又是湖南一家公司的订货电话,一下子要1500箱狮子头。”
据介绍,狮子头去年叁四月份试验成形,8月份开始销售。元旦以后,他们就已经接到500万元的订单,预计今年全年超千万肯定是没有问题。如果销售网络健全后,市场全面打开,销量还会成倍增长。
如何看待淮扬菜工业化?
借助现代化销售渠道
“狮子头工业化生产,我们早在10年前就尝试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在许多外地人眼中,淮扬菜虽好吃,但由于烹饪技艺要求高,外地人制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如果能够实现工业化大生产,将会给公司带来无限商机。工业化生产不仅能够扩大销量,节约成本,最重要的还能借助现代化的销售渠道,将产物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事实上,长期以来许多公司都在尝试着对淮扬菜部分菜肴进行工业化试验,例如扬州大煮干丝、全家福、薰鱼、红烧羊肉、老鸭煲等。他坦言,他们最初的尝试不太成功,因为当时生产出来的狮子头的口感始终存在偏差,最大的问题是口感太老,与淮扬菜中狮子头的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要求差距较大。&苍产蝉辫;
淮扬菜工业化难在哪里?
加工技术,落点在口味
“工业生产的狮子头技术难点就在于,如何保证口感,让狮子头吃到嘴里感觉不老?”该负责人介绍,前年,天歌鹅业再次开始对狮子头工业化生产进行技术攻关。他们选择了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合作,希望借助专家的技术优势寻求突破。按照淮扬菜传统标准要求,工业化狮子头也必需选择猪前胛部位的五花肉,要求肉原料肥瘦相间;其次,严格规范加工流程。正宗扬州狮子头的肉是用刀切出来的,而非铰肉机铰出来的。铰肉机铰出来的狮子头口味差、口感老,而刀切出来的虽嫩,却难以成形。经过多次试验后,他们发现只有采用手工成形,将加工好的肉泥,在手中来回摔打不少于26次,才能达到要求。
该负责人说,狮子头是淮扬菜中最着名的名菜之一,只要按照淮扬菜制作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狮子头口味肯定好,只要口味好、品质好,就不愁销路。
淮扬菜工业化现状如何?
市场少见工业化淮扬菜
中餐工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淮扬菜工业化生产一直是摆在扬州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早在几前年,我市相关人士就提出《加快淮扬菜工业化生产的开发的建议》提案。2008年底,商务部公布的《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指出:在对传统菜系改良、创新的基础上,建设五大餐饮集聚区。即辣文化餐饮集聚区、北方菜集聚区、淮扬菜集聚区、粤菜集聚区、清真餐饮集聚区。其中淮扬菜集聚区是一个很重要的集聚区。《纲要》明确了“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省为主的餐饮区域。重点建设淮扬风味菜,建设中餐工业化生产基地”。
淮扬菜的品种很多,但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很少看见工业化生产的淮扬菜,外销则更少。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方便食品和菜肴正在大量进入千家万户,工业化生产的淮扬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点思考
淮扬菜工业化任重道远
袋装狮子头的下线意味着淮扬菜在标准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又迈开了新的步伐。但也有人士认为,淮扬菜工业化道路任重道远,纵观目前我市已经批量生产的一些淮扬菜,如扬州包子、扬州炒饭以及麻香鸭掌、秀色鱼皮、虾籽菌菇等凉菜,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代表扬州淮扬菜,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代表淮扬菜刀功、火候的热菜、大菜却依旧难以走上工业化道路。
他山之石
“红烧肉”等年产值近亿
安徽劳模实业有限公司的中餐工业化是从2005年开始的,当时投资500多万元,起初年产值只有100多万元,但现在年产值已近亿元,占劳模实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产物也从最初的“红烧肉”,发展成为徽菜代表菜“臭鳜鱼”、“毛豆腐”及地方特色菜肴系列产物,目前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的600多家餐馆酒店。业内人士认为,传统中餐产业要想快速发展,走工业化道路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