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京城餐饮备足民俗美食
食“龙鳞”、尝“龙耳”,送熟食、吃豆子……后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俗话说的“龙抬头”。除了理发业红火外,京城各餐饮公司也都纷纷端出民俗美食让百姓一饱口福;另外,为了顺应“龙年”,菜肴也都被“精心打扮”一番,越发显示出喜庆和吉祥。今日记者就带您边聊民俗边品“龙抬头”这天的美味。
“龙抬头”食俗南北有差异
“龙抬头”这天南北饮食的风格各有不同,南方以稻谷类为主,而北方则偏重于面食类,虽然各具特色,但是人们以此祈求吉祥的心愿是一样的。
在北京,这天食用最普遍的是春饼。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有些人家喜欢在“二月二”买些驴打滚品尝;晋北地区更喜欢吃粉条,将其称之为“挑龙尾”;晋南在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或馓子,俗称“啃龙骨”;另外,在山东地区对“二月二”的讲究最多的是吃炒豆。清晨,家家用盐或糖炒豆子。如今,超市里提前半个月前就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炒豆,有蚕豆、黄豆、玉米花、青豆、豌豆等品种一应俱全。
在南方,米饭则是“二月二”的主打。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颁,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颁的蔬菜,可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而福州人在“二月二”这一天讲究要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饭,其鲜香淳糯,既好吃又易消化,适合老人和孩子。
吃“龙”食祈求吉祥
龙是吉祥、安定的象征,由此每年的“二月二”家家户户就会准备好各种有关“龙”的食物,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
“龙”食其实都是我们的日常食物。“龙鳞”是人们最熟悉的春饼。厚德福酒楼将民俗食品和海鲜搭配,用酱爆鱿鱼卷搭配春饼,营养又健康。全聚德双榆树的美味京味儿食盒中,用全聚德的专用荷叶饼配上自家的酱肘子、老北京的饹馇盒,再来点小香葱,别提有多香了。峨嵋酒家则推出了“盒子菜”,盒子里不仅有川味的牛肚、去骨的酱猪手、樟茶烤鸭还搭配了清口的炒豆芽,再用菜汁春饼一卷,令人对美食的满足犹然而生。此外,新路春、曲园酒楼、同春园、马凯餐厅长椿街店、合义斋等老字号也都推出了各具风味的“龙鳞”餐。而“龙须”则是指面条,要是有条件,到饭馆里让大师傅表演一段“12扣”以上的抻面绝技,既饱了眼福还可以吃到真正的“龙须面”,岂不一举两得?
民俗中的“龙耳”则指北方人最喜欢的饺子。惠丰饺子楼不仅准备了传统口味的纯手工水饺,还有酱肉香菇、酱肉香菜等酱肉系列纯手工水饺。喜欢菌类的顾客可以到专营野生菌的野生滇菌王餐厅尝尝菌类水饺,有煎制和水煮两种,菌的清香和猪肉的咸鲜完美融合,既解馋又不会上火,是春季的首选。中华老字号的老边饺子馆也准备了几十个品种的馅料,个儿大馅儿足,让您一次吃个够。
“龙抬头”讲究吃猪头肉
农谚说,“‘二月二’这一天,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都开始抬头。而龙王主管雨水,靠天吃饭的农民们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祈求风调雨顺”。由此“二月二”吃猪头肉即象征了风条雨顺。另一种说法则是:“二月二接宝贝,接不来掉眼泪。”表现了父母盼子女回家的心情。这天出嫁的女儿们都要回到娘家与家人团聚,回娘家则不能空手,而猪头肉、酱肘子等熟食就受到了热捧。
在老北京天福号除了可以购买到主打商品猪头肉、酱肘子外,广式香肠等产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到天福号前门专营店还可以购买到天福号特制礼盒。要说北京另一家酱肉老字号就要数南味酱肉的代表——浦五房。浦五房的酱肉吸收南北方酱制品之所长,用煮肉的老汤加猪肉皮、绵白糖、花椒、豆蔻、葱姜、料酒和用红高粱制作的红曲等配料,先用旺火烧开,再使文火收汁制得。酱出的肉质颜色呈现诱人的红色,入口即烂,清甜的口感,叫人回味绵长。
除了以上的品牌熟食制品外,还可以带着家人到餐厅品尝名菜“扒猪脸”。这可是一道功夫菜,需要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几道准备工序,之后再放入锅中烹制10小时以上,一道“扒猪脸”才能端上餐桌,入口香而不腻,口感甜鲜,其不仅美容还有健脑的效果。